中国男篮下赛季将迎来史无前例的留洋潮整整10名球员征战海外联赛,数量高居亚洲第一。 其中8人集中在美国各级别赛场,从NBA到NCAA再到发展联盟,中国面孔遍地开花。 这一规模直接超越传统强队澳大利亚,成为亚洲篮球的新标杆。
杨瀚森的NBA首轮签约点燃了留洋引擎。 2025年选秀大会上,他以首轮第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成为姚明、易建联之后第三位登陆NBA首轮的中国球员。 夏季联赛中他场均贡献10.8分5.3篮板,策应能力和盖帽意识让球探眼前一亮。 与他并肩的还有森林狼队的李凯尔、篮网队的曾凡博,后者在8月初签下E10合同,月底将参加NBA季前赛。
欧洲赛场同样迎来突破。 亚洲杯主力中锋余嘉豪放弃CBA球队开出的200万年薪,加盟西班牙甲级联赛劲旅毕尔巴鄂。 他在采访中直言:“国内联赛对抗强度不足,我想去真正的硬仗里磨炼。 ”这一选择引发球迷热议,有人称赞勇气,也有人担忧收入落差。
林葳的留洋路径更显曲折。 NBA选秀落选后三天,独行侠下属发展联盟球队德克萨斯传奇队将他招入阵中。 同时他还手握澳大利亚NBL联赛的合同,成为少数拥有双选项的球员。 南京同曦俱乐部已为他开具澄清信,支持他优先选择海外联赛。
NCAA成为中国球员的“第二主场”。 王俊杰重返旧金山大学,上赛季场均6.2分3.3篮板的数据虽不耀眼,但亚洲杯对阵韩国时他独揽21分7篮板,展现大心脏属性。 新赛季他将迎来队友赵维伦这位后卫放弃国内邀约,毅然赴美与其汇合。 两人同校联手的消息让球迷调侃:“旧金山大学快成中国男篮海外基地了。 ”
更年轻的梯队早已在美深耕。 淡厚然效力西雅图大学,上赛季以50.7%命中率在有限出场时间内证明效率;郇斯楠作为U19世界杯盖帽王,手握普渡、阿拉巴马等六所NCAA名校邀约;杨竣熙则凭借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赴美,高中联赛单场44分的表现震撼球探圈。
留洋版图还在向亚洲扩展。 前CBA状元区俊炫续约日本B联赛千叶喷气机,孙思尧加盟B2联赛福冈俱乐部。 女篮方面,李月汝、邓雨婷在WNBA和欧洲联赛征战,韩旭也传出重返WNBA的意向。 若算上这些球员,中国篮球留洋总人数可能突破17人。
展开全文
推动这股浪潮的核心力量来自中国篮协。 新任领导层在辽鲁U21冲突事件后开出重磅罚单涉事球员张峻豪、黄秋实被禁赛三年。 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倒逼年轻球员出国”的信号。 篮协同时公开承诺:“全力支持有潜力者赴高水平联赛锻炼”,俱乐部放行意愿明显增强。
主帅郭士强在亚洲杯后受访时态度鲜明:“我举双手赞成年轻人出去闯! ”他率领缺少7名老将和归化球员的残阵夺得亚洲杯亚军,杨瀚森、余嘉豪等留洋预备军的表现为他注入信心。 当央视记者问及奥运前景时,他直言:“这批球员在海外每进步一分,国家队就强一分。 ”
留洋渠道的多元化成为关键支撑。 蔡崇信篮球奖学金已输送杨竣熙、郇斯楠等多名球员赴美读高中;NBA发展联盟国际球员计划吸纳林葳;欧洲联赛凭借技术流特点吸引余嘉豪。 三条路径并行,覆盖了从16岁到25岁的年龄断层。
国内联赛的瓶颈加速了人才出走。
”对比鲜明的是,本届亚洲杯中国队击败澳大利亚二队时,对方教练称中国球员“身体对抗完全不像亚洲球队”。
球员的牺牲精神贯穿留洋全程。 余嘉豪放弃的200万年薪相当于西甲合同的3倍;王俊杰在NCAA边打球边修学分,每天训练后直奔图书馆;杨瀚森选秀前三个月闭关特训,体重减掉12斤。 这些细节被外媒称为“中国篮球的饥饿感”。
数据印证着量变到质变的可能。 目前留洋球员中包括3名NBA现役、1名西甲主力、9名NCAA球员,另有4人分布在日澳联赛。 从位置分布看,内线占5人、锋线4人、后卫3人,长期薄弱的后场首次获得人才补充。
国际球探报告显示更多潜力股在崛起。 王俊杰被预测有望进入2026年NBA次轮,郇斯楠和张博源在2028年模拟选秀中进入首轮名单。 一位NBA国际球员部门主管表示:“中国球员不再只是身高标签,杨瀚森的策应、郇斯楠的防守本能正在重塑认知。 ”
澳大利亚篮坛已感受到压力。 其国家队助教在亚洲杯期间承认:“中国年轻球员的留洋规模令人警惕,三年后我们可能遭遇全新对手。 ”这种警惕并非空穴来风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亚洲杯赛场的表现成为留洋成效的首个检验。 余嘉豪在对阵黎巴嫩时顶住对方归化中锋,王俊杰关键战贡献17分,杨瀚森虽未参赛但其训练营视频被菲律宾教练团队反复研究。 韩国媒体赛后称:“中国队的板凳深度让我们绝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