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认为不破不立,新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建立昭示着新的发展机会。持谨慎乐观态度者则觉得,这两个联盟只不过是自娱自乐的低配版WMM,或“大哥提携同帮会小弟”之举。究竟未来走势怎样,2018年见分晓。
02
多个赛事晋升国际金标银标
2017年国际田联认证的国内金标赛事总数达七场,除了传统的“三全一半”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扬州半程马拉松外,大陆地区喜升金的赛事包括重庆马拉松和山东东营黄河口马拉松,香港渣打马拉松也在20周年之际塑得金身。此外,广州马拉松和兰州马拉松递补晋升银标;2018年,兰州马拉松还将实现两连跳,冲顶国际金标。而目前的铜标赛事杭州马拉松、太原马拉松、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和深圳国际马拉松,也都纷纷喊出了“争银”的口号。
03
更多鼓励国内选手措施出台
中国田协对于外籍高水平运动员一年特邀参赛不得超过三场规定的严格实施,以及自上而下对经纪人团队的整合洗牌,使得今年比赛“东非旋风”的风力小了好几级。部分高水平选手入不敷出、经纪人侵吞奖金等负面消息的披露,也让我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他们的存在。而另外一个维度,越来越多的比赛提高本土选手的奖金额度、开设年龄组外的更多奖励组别,也让更多本土选手得以“雨露均沾”。上海马拉松3小时内完赛者突破400人大关、北京马拉松起推出九星跑者和马拉松护照等新颖的增值服务,也是这股春风的多种体现。
04
替跑花样翻新
在成都马拉松等多个比赛中,当着电视直播镜头打Kiss花样虐狗的情侣选手,事后都被第一时间被爆出涉嫌伪造号码布参赛。北京马拉松更是出现同单位多人共用一张号码布并现场合影的丑闻。几个月时间过去了,他们是否得到了严惩,谁还记得?11月,田协宣布“重锤”,称可能会考虑将替跑与个人征信系统关联。尽管多个赛事主办公司都在积极尝试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照片提供商海量图片也成为除芯片外最重要的辅助甄别手段,但跑友们日益增长的参赛需求、精品赛事承接能力有限、部分赛事名额无法正常转让、极小部分跑友对于规则和信用体系的淡漠,才是真正的跑马主义初级矛盾。
05
赛场安全任重道远
尽管各方有志之士做了大量宣传、预防、培训,以及现场的救治,因勉力参赛导致的猝死人数仍在以每月一到三人的速度持续累加。厦门海沧半马替跑案的开庭和悬而未决的宣判,让我们慨叹敬畏之心和侥幸之心不能共存;当女司机撞上暴走团,也把我们对安全问题的思考延伸到了赛场之外。
06
赛事扎堆
与美国跑步热持续降温不同,国内比赛的增幅仍丝毫不减。关于本年度比赛数量和参赛人数,具体的数字田协在年会前后就会公布,唯一确定的就是,会比2016年在田协注册的328场、280万人多很多。一方面是比赛太多,“腿不够跑的”;另一方面则是热门比赛的报名人数远多于承办能力,需要抽签才能取得名额,以至于有的跑友在手机上贴“逢抽必中”签,以求好运。而在11月前后,每个周末全国竟然有数十场比赛之多,造就了一时别样的繁荣。
07
全运会群众马拉松赛
首倡“群众”组的男女首金由运艳桥和同样生于山东的唐辉摘得,这彰显着决策层“与民同乐”的决心。男子专业选手方面,董国建、杨定宏等一众“老兵”和00后同场竞技,尚能伏枥;女子组方面,丁常琴、张莹莹兴奋剂检查阳性遭严厉处罚的消息,则远盖过了正常的新闻点。
08
赛事直播年
都说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身为“二级生”的马拉松直播在一众新老平台持续发酵走热,覆盖了远比赛事本身更多的受众群体。许多厂家也在多个热点赛事借助纯网络APP直播平台,利用单个或多组KOL、网红的影响力,进行单机的直播尝试。
09
越野赛继续爆发
越野赛呈现出多极并进的态势,多个国际组织在中国落地、占山头(这可真的是占山头),国内多个主办方也推出系列赛事,诸多国际品牌也借助越野赛达到了宣传和扩大影响的目的。但,以陆某某为代表之流的劣币也有卷土重来、蠢蠢欲动之势,加之越野赛的监管较为宽松,也请跑友们擦亮眼睛,报名时需谨慎选择。
10
跑步类APP洗牌
踩着小蓝车、酷骑单车倒闭的前后脚,曾经的弄潮儿益动也成为第一家不再提供服务的知名跑步APP,不少跑友对此都表示惋惜。与赛事的持续热度不同,跑步APP已进入洗牌期。同样是创业,有的马上要三板上市,有的拿到了Pre-A轮,有的则步履维艰。2018,祝从业者们一切好运!
当然,这里仅仅是2017年跑圈诸多事件中的一小部分。因篇幅有限,还有更多的现象级互怼,包括油腻男、马拉松是广场舞、抢跑......如果你有自己心中的“十大”,也请你告诉我们。
首发咪咕善跑
撰文:马拉松Sean
配图:咪咕善跑
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改编请首先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部分配可能来自于网络,上述文章、图片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机构所有。从互联网选取配图的目的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仅供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