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选手刘莎莎在比赛中。
德国选手皮娅在比赛中。
这场女子花式台球对决从开局就陷入拉锯。白球在台呢上划出的弧线忽急忽缓,刘莎莎架杆的手腕时而紧绷时而轻颤,德国选手皮娅俯身时发梢垂落的弧度,与球路一同摇摆。比分在交替上升的数字里胶着,直到第七局,刘莎莎送杆时肩膀微沉的弧度,终于让彩球应声落袋打破僵局。
河南选手刘莎莎在比赛中。
当最后一颗10号球坠入底袋,计时器定格在两小时整。其他球台早已空寂,唯有这张球台还残留着激烈的余温。刘莎莎起身时扬起的发丝,与记分牌上7:5的红色数字相映,汗水在灯光下划过脖颈的轨迹,像极了她刚刚打出的那记关键弧线。
河南选手刘莎莎在比赛中。
1993年生于兰考的她,十六岁在沈阳捧杯时的青涩,早已沉淀为此刻抬手致意时的从容。卡塔尔赛场锁定参赛资格的那一杆定乾坤,化作此刻她眼中闪烁的坚定。国家队集训时球杆碰撞的声响犹在耳畔,如今这张球台,正托着她和队友们共同的期待——让国旗在终场时随胜利一同升起。
德国选手皮娅的加油团队。
女子10球项目的分组牌在走廊泛着冷光,B组名单上刘莎莎的名字旁,德国与菲律宾选手的标识静默排列。但此刻混采区灯光下,她舒展的肩线已勾勒出新的起点,下一次俯身瞄准的身影,将带着这场鏖战的余温,继续在台呢上书写未完的轨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