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厦门的比赛中,中国羽毛球队以3-1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成功捧得苏迪曼杯。这场比赛包含了混双、女单、男单和女双共四盘较量。在男单和女单这两场胜负已定的比赛之外,双打的两盘比赛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中混双的争议更是尤为集中,涉及三次争议判罚;而在女双的比赛中则有一次同样的争议出现。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几次争议。
首先,争议出现在混双第一盘,冯彦哲与黄东萍对阵韩国的徐承宰和蔡侑玎。在第一局中,中国组合表现出色,以21-16的比分取得胜利。进入第二局时,黄东萍正在15-14领先,然则她的大角度回球被徐承宰倒地救起并击飞。裁判判定为出界,韩国队因此得分。黄东萍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徐承宰在球落地之前已经触球,请求挑战。然而,最终裁判还是维持了原判,导致双方以15平开局。此时,韩国队在14-11落后的情况下成功追平,令比赛显得更加紧张。此后,冯彦哲请求暂停。
针对此次判罚,我在反复观看视频后,得出的结论是,球似乎在徐承宰接触之前已经落地。就这一点来看,裁判的判罚是合理的。不过,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当时的直播并没有提供慢动作回放,未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的细节。
接下来的争议源自冯彦哲的伤停请求。当时混双第二局进行到冯彦哲与黄东萍16-15小幅领先时,对手接连得分反超至17-16。冯彦哲在此时请求暂停,医生与裁判长相继进入赛场,冯彦哲仅表示需要喷一点喷雾,结果裁判却给他出示了黄牌。这张黄牌随后对冯彦哲和中国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球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连失3分,最终以17-21输掉了这一局,之前的优势烟消云散。
我认为,2024年新出台的羽毛球比赛规则禁止在局中申请暂停喷雾,冯彦哲在这一点上显得不够清楚。而且这种申请暂停无疑带有打断比赛节奏的意图,裁判的判罚并没有什么问题。
展开全文
第三次争议则是黄东萍因上厕所而被罚红牌。在混双第二局结束后,黄东萍向裁判请求上厕所,裁判大约示意只有1分钟的时间。黄东萍小跑去洗手间,随即又小跑回来,然而重新准备比赛时竟被罚了红牌,导致第三局中国组合在0-1的情况下开始比赛。经过我精确的计时,从上一局结束到黄东萍回来一共花了2分40秒,而裁判在此期间一直在计时,这难免让人对判罚的合理性产生疑虑。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罚牌反而激励了黄东萍的斗志,她在第三局中重新上场后连得4分,中国队迅速获得4-1的领先。虽然裁判对于时间的处理有其依据,但在羽毛球比赛中局与局间是否能上厕所并没有明确1分钟的限制,或许这一处罚显得过于严厉。
最后一盘女双中,谭宁在发球时显得没有准备好。刘圣书与谭宁在15-9领先的情况下,被李昭希和白荷娜追至15-16。此时,李昭希发球,谭宁举手示意未准备好,但发球照样如约而至,经过几轮交替击球后,裁判判定这一球为韩国队得分,双方再度平局。
这一决定激发了刘圣书和谭宁的斗志,随后她们连得4分,以20-16拿到赛点,并最终以21-17取胜,成功夺得冠军。在这一局中,有评论员指出,刘圣书和谭宁在回合中应更为谨慎,既然已经打了那么多回合,比赛中的严肃性不容忽视。
不可否认的是,这四次判罚都是针对中国队员的,并且发生在关键的时刻。这究竟是裁判的偏见,还是中国队员在关键时刻容易出现失常?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这些判罚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几个问题:首先,中国队员对规则的了解显然不足,例如冯彦哲在比赛中选择了不当的喷雾请求;其次,队员们在合理利用规则方面缺乏经验,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策略;第三,在主场的情况下,队员们可能对裁判存在一定的误判,认为裁判不会为难自己,从而在比赛中显得随意。这些因素都可能在最终判罚中造成影响。
最后,我们必须铭记,尽管裁判的判罚可能存有争议,但羽毛球比赛的胜负最终还是掌握在运动员手中。即使在面临不公的判罚时,运动员仍需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以更强的表现来回应对手与裁判的决定。黄东萍、刘圣书与谭宁均在挑战中找回了斗志,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尽管白荷娜和李昭希在比赛中落败,她们依旧展现出超凡的体育精神。当中国队员们在场上庆祝胜利时,她们静静地等候,显示出对对手的尊重。最终,在裁判提醒下,两位韩国选手依然选择不离开场地,正是这种体育道德应当值得所有人的赞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